2021年2月2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大理召开了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完成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远期随访效果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远期随访效果研究”(云南省教育厅项目经费2万、编号:2021J0374)创新点如下: 1、本项目:“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远期随访效果研究”是目前国内随访时间较长,病例数较多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2、研究表明该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干预率与国内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数据真实可靠。 3、强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长期规范随访的重要性,可及时发现术后的并发症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手段进行及时干预。 4、总结分析了再次干预的病例,针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5、发表论文5篇,研究成果应用于14家医院,该项目对提高腹主动脉瘤治疗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专家组成员 杨 镛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教授 赵纪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 郭大乔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 杨 斌 昆明医科大学...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1
浏览次数:2
2021年2月2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沈阳召开了由沈阳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役保障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听取了成果完成单位所做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效益分析报告,审阅了相关文件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提供的文件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成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VIKOR算法、决策树算法,定量评价能源方案、运行效率及划分动态用能模式;采用ELMAN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动态能耗预测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建立供需两侧优化模型,协同处理振动和能效数据,研发了能源装备的评价、预测、优化、运维的成套技术和全周期的健康服役系统,实现了能源装备可靠性和能效的综合健康管理,为能源装备健康服役提供技术保障。 3.主要创新点: (1)针对多元能源多环节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役问题,提出了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能效评价诊断新方法,通过定量评价、动态预测和协同优化,研发了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役保障系统。 (2)针对能源多能互补、供需耦合的难点,建立了预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和泛化能力强的动态预测模型,开展动态能耗预测,优化能源配给,实现了能源装备和系统的协同优化。 (3)针对能源装备健康预测管理,建立了基于振动和能效数据的能源装备性能衰减、故障停...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6
浏览次数:6
2021年2月2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龙血竭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一、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省级三个项目的资助下,围绕龙血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理,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成功构建实验树鼩心肌缺血再灌注离体Langendorff模型,发现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是影响模型成功的关键。该模型为揭示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基于模型的数据为龙血竭心肌缺血再灌注临床治疗提供了支持。 2、首次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了龙血竭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活性成分-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研究发现龙血竭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调控细胞凋亡、抑制内质网应激等协同作用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3、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龙血竭可以保护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细胞,具有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及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 三、该成果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3篇,北大核心期刊5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1部,相关成果在13家省级和地州医院推广应用;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名,职称晋升2人。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5
浏览次数:4
2021年2月2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的“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手段模式探讨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成果在云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等6个项目资助下,开展了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手段模式探讨及应用探索和系列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将盆底超声检查及盆底肌电图检查相结合,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的盆底功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该技术对脊髓损伤后盆底和膀胱功能的预测、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方式选择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2、通过综合应用手法康复治疗、器械康复、电生理刺激、体疗训练、理疗训练及电针刺髎穴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功能改善。 3、应用肌电引导、电刺激引导、超声结合肌电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膀胱,取得了较好的功能改善。 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脊髓损伤患者膈肌和肺功能恢复的吸气肌训练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呼吸功能改善。 项目共发表科研论文...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5
浏览次数:4
2021年2月2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成都召开了成都精灵云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EcOS容器云平台软件V3.0”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技术资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交的资料较齐全,内容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对国产化软硬件平台适应性较好。软件能够在飞腾、龙芯、鲲鹏等国产硬件和麒麟、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上运行。 2、在集群环境中可支持高可用部署。软件可实现一键式安装部署、一站式软件问题跟踪、一键式扩缩集群。 三、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部分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加强推广应用。专家组成员 周世杰 电子科技大学院长、教授 丁 阁 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副处长 郭 兵 四川大学副院长、教授 唐 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院长、教授 傅 彦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罗 飞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 罗 春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4
浏览次数:6
2021年2月2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云贵跨高原地区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推广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该项目针对云贵跨高原地区心力衰竭及冠心病人群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性研究,创新点如下: 1、在云贵跨高原地区人群中,首次发现脉压差和冠状动脉钙化呈正相关,在跨高原贫困人群中,脉压差测量可作为一种无创、方便、经济的冠状动脉钙化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法。2、首次大规模、多中心在云贵跨高原地区开展心力衰竭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缺血性因素仍然是该地区首位的心力衰竭病因,高尿酸血症是预测该地区人群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3、在云贵跨高原地区开展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研究,首次发现白族和纳西族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汉族、彝族、傈僳族;藏族高血压病患者饮酒率高于汉族、彝族、傈僳族。4、进一步建立大鼠心梗后心力衰竭模型,首次发现MG-132 对心梗后心力衰竭有心肌保护作用,为心梗后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篇文章(其中SCI 收录4 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1部,培养高级人才5名,获批了云南省跨高原心血管疾病防治工程研究中心。该项目对该地区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在云贵...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4
浏览次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