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7.04
浏览次数: 1712
2022年7月2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共同完成的“稠油降黏调驱多相流理论及化学冷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高德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姚军,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宇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李治平,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慕立俊,西南石油大学教授郭肖,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周德胜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原有的稠油化学冷采工程中降粘调驱效果差、剩余油难动用等技术难题,项目方研发了靶向降黏与深部调流协同一体的新型稠油化学冷采技术,揭示了稠油降黏调驱多相流机理,主要创新点如下:构建了通过双亲性高分子吸附油水相界面、颗粒团聚堵塞多尺度孔喉道等调控水驱特性的降黏调驱多相流理论,为稠油化学冷采技术的降粘调驱体系设计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研发了具有界面活性的高分子降黏剂,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0.2-0.5%浓度下稠油降黏率大于95%,0.5%浓度下静态洗油率大于50%,显著提升了稠油降黏效果;发明了粒径可控范围宽、颗粒强度稳定、油水环境选择性高的悬浮聚结膨胀颗粒类调流剂,颗粒体积膨胀倍数从传统单体膨胀不足30倍提高至500倍,实现了稠油油藏深部的封堵调流。研发了具有高效降黏和深部调流双重作用的化学复合体系,结合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纳米降压增注剂等配套助剂,形成了稠油化学降黏冷采新技术,室内实验采收率由降黏剂单独作用时的40%提高到65%。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2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篇。该项目面向稠油开发重大需求,研究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总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胜利、新疆等主要稠油油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稠油降黏调驱多相流理论及化学冷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