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不同利用方式亚热带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5.10
浏览次数: 1510
2018年5月10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农业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完成的“不同利用方式亚热带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以下意见:
1、项目成果资料齐全、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利用15N双标记测定了土壤中10个同时发生的氮转化关键过程的初级转化速率,建立了可同时计算反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速率和还原速率的模型,使 N2O的产生和还原在方法上实现了从静态到自然连续进程中生成速率和还原速率的同时测定。
3、揭示了亚热带土壤影响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亚热带土壤具有反硝化普遍较弱但变异较大的特性,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是造成反硝化势差异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机质矿化是反硝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4、从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初级转化速率的角度,揭示了高温多雨条件下,湿润亚热带酸性森林土壤保氮、富氮机理及其供氮机理。从氮转化过程的本质上揭示了性质活跃的氮在风化和淋溶强烈的亚热带森林土壤中相对积累和饱和的原因。
5、以上研究成果深化了对亚热带土壤氮转化特性、规律、影响因素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的认识,丰富了亚热带土壤氮素循环理论,为该地区土壤氮素管理,科学评估氮肥施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6、项目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论文7篇,EI论文1篇,SCI累计影响因子18.806,合计SCI他引153次。主编专著3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项目组2人晋升教授,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培养硕士8人。
综上所述,该项目科学发现点突出、理论研究有突破、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对学科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关于亚热带土壤氮素反硝化定量模型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项目名称修改为“15N双标记量化亚热带红壤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机理研究”。
专家组成员
郭云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马焕成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何飞飞 云南大学副教授
赵之伟 云南大学教授
杨青松 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
蓝增全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李玉辉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