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小分子抗菌活性肽对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前期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7.04.10
浏览次数: 1356
2017年4月6日,中科合创 (北京) 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小分子抗菌活性肽对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前期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技术资料基本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研究从2002年开始,在3个国家级、4个省级科研基金资助下,紧紧围绕小分子抗菌活性肽作用于泌尿系耐药菌及人工植入物感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率先发现8个具有抗菌活性的人精液凝固蛋白I小分子衍生肽,对其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进行了研究,其中SgI-22在所有的SgI-29及其衍生物中有最好的抗菌活性。
2.人工合成了6种蛇毒cathelicidin抗菌肽的结构类似物,发现OH-CATH(5-34)的抗菌活性较强,溶血活性最弱;体内研究证明,蛇毒抗菌肽cathelicidin膀胱灌注给药对普通大肠杆菌(E. coli ATCC 25922)及耐头孢菌素大肠杆菌导致的家兔膀胱感染有保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3.率先使用蛇毒抗菌肽cathelicidin和壳聚糖(几丁糖)作为人工植入物涂层,建立兔涤纶补片感染模型及兔留置导尿管感染模型,发现蛇毒抗菌肽cathelicidin对E. coli ATCC 25922及耐药株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肯定了它应用于人工植入物抗菌涂层的价值。
4. 发表科研论文24篇,其中SCI论文6 篇,核心期刊论文1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7名,研究团队人员晋升高级职称3人,晋升中级职称2人。
该项目密切结合临床选题,着重应用基础研究,探索出一类治疗耐药菌感染及人工植入物感染的新型候选分子,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建议:继续深入完善抗菌肽作用机制、体内代谢及毒性等研究。
出席嘉宾名单
肖民辉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
钟一鸣 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
于跃平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
黄晓玮 云南大学教授
李之玲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