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危险化学气体泄漏红外成像遥测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12.29
浏览次数: 1264
2021年12月2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完成的“危险化学气体泄漏红外成像遥测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查验了技术资料,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技术资料齐全、详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针对危险化学气体泄漏实时在线、可视化监测预警和处置管理需求,项目发展了基于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化学气体泄漏被动红外成像遥测方法,研制了国产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化学气体红外成像遥测系统。主要创新点如下:
(1)构建了精度高、种类齐全的化学气体红外光谱特征数据库。
(2)突破了复杂环境下的气体红外辐射弱信号“面覆盖”快速检测与识别技术。攻克了气体鉴别滤光片设计与仿真、基于宽带图像差分的快速气体检测、基于稀疏光谱特征的多组分气体识别等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复杂环境下的弱信号检测问题,可在10秒内快速检测出泄漏区域,实现化学气体泄漏最远5公里的探测与识别,可以识别甲烷、乙烷、乙烯、丙烯、硫化氢、六氟化硫、氨气、甲醛、甲醇、甲酯、乙酸、苯、氯乙烯等32种气体。
(3)研制了大面阵、快响应、高精度特色的化学气体泄漏高端红外可视化产品,该产品提供“点-面-立体”高效兼顾的监测效果,可远距离、大范围实时显示气体云团的动态扩散变化,可对泄漏点进行精确定位分析,在可靠性、适应性、性价比等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
3.该产品面向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领域的紧迫需求,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多场景易用、环境适应性强、无线远程传输、用户端平台兼容性强,在石油石化、公安、武警、交通、环保、消防等领域及港口库区、加油加气站等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济和社会价值潜力巨大。该产品已在镇江国家级示范园区等地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专家组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加快推广应用,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为安全生产、环保、“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组成员
徐 钢 中国石化原化工事业部副主任
郭东风 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原院长
张德全 中国石化安监部风险管理处处长
李正强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高俊峰 中国石油炼化公司设备处副处长
陈文武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安全研究室副主任
江志农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