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遏制细菌耐药关键指标及其防控体系建设与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5.03
浏览次数: 1822
2018年5月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遏制细菌耐药关键指标及其防控体系建设与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基金的支持下,历经9年多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开展遏制关键重大细菌耐药的发生及发展防控体系建设及研究。通过对云南省不同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共121009株进行耐药监测及耐药趋势分析,对血流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临床重要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属细菌、志贺菌等进行连续动态耐药监测,为掌握云南地区细菌耐药的状况与发展趋势,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及为相关抉择部门提供制定合理用药依据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2、在积累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数据的基础上,针对耐药监测数据,明确提出遏制细菌耐药的12个关键指标,得到国内专家认可,写入专家共识。
3、针对耐药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等病原菌,利用多种先进技术和手段,如siRNA干扰、小分子抗菌肽等,积极开展了细菌耐药基因、耐药机制及临床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s/Cas9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敲除研究,以探索多重耐药的机制。
4、本研究提出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规程,为感染性疾病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促进省内和国内临床微生物学组(科)建设和发展。
三、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从基础到临床,从实践到理论,对细菌耐药的关键指标及防控体系建设是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及实用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近五年,项目组获科研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研究经费340万。研究项目共发表相关文章108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文章24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0篇(总影响因子21.726),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15篇。出版各类专著20余部。举办15次培训班,培训1000多人次。
综上所述,该项目总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评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褚嘉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玉明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邓德耀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林 云 云南省中医医院 医学检验主任技师
何 亮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技师
杨利荣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高冬花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