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农田氮素减量增容控失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5.07

浏览次数: 2517

农田氮素减量增容控失技术创新与应用 anli.jpg

  2018年5月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完成的“农田氮素减量增容控失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成果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明确了基于作物产量和环境安全的氮肥投入阈值确定方法,在当地最高亩产轻微下调5%的情况下,氮肥施用量可大幅下降,避免了片面追求作物高产而过量施氮造成的环境风险问题。

  3.阐明了农田土壤碳氮的共济机制,提出了合理的农田土壤碳氮比区间范围;明确了农田土壤碳坝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揭示了农田土壤碳氮调控机理;构建了以碳控氮的结构性模型,提出了土壤碳氮调控方法,实现了提高土壤碳素含量增加农田土壤对氮素的贮存能力、减少农田土壤氮素流失。

  4.创新集成了拟自然的以生物田埂构建、沟塘系统生态化改造等生物和工程措施为基础生态农田构建技术,同时配以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氮肥减量和以碳控氮技术等农艺措施,通过不同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实现了农田氮素流失的综合控制。

  5.集成创建了畜禽粪便从收集-初加工-有机肥的全套技术,氮高效利用的作物生态种植、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技术,促进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6.2016-2017年计,在全省10个州市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7.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 ,实用新型专利4项,授权商标2项,发表研究论著11篇,SCI/EI论文5篇,制定已颁布地方标准5项。

  综上所述,成果系统性强、创新性显著、综合效益高、技术应用面广。成果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土壤碳氮调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评价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蔡祖聪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

  张乃明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杨启良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陈天友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高级农艺师

  孙强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刘飞虎 云南大学农学院农学教授

  赖于民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