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7.12.10
浏览次数: 1684
2017年12月9日,由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经审阅有关技术资料、听取项目组汇报,质询和充分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1. 项目技术资料齐全、数据准确,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项目针对传统普洱茶加工技术装备落后、健康功效缺乏科学依据、产业链短等制约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十多年的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技术创新。
1)创新普洱茶加工工艺及装备,构建了普洱茶自动化加工技术体系。初步阐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特征和茶多酚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机理;研发了以数控自动化罐组逆流循环提取技术为核心,以澄明度工艺、超细粉末精准分装和自动化高架立体仓储等为主要内容的普洱茶智能化深加工技术;构建了以自动化控温控湿动态摊青萎凋机组、电磁结合微波杀青设备、程控自动化连续揉捻机组、阶梯式太阳能晒青设备、自动化发酵设备、自动化压制设备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化、流水线、自动化普洱茶加工技术体系。
2)阐明普洱茶抗炎、降糖、降脂等功效及其作用机制,为普洱茶的健康功效与市场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阐明普洱茶降低炎症的分子机制,确证Notch是普洱茶中EGCG抗炎作用的靶点。开发了“帝泊洱茶珍”速溶茶、“茶褐素”、“茶纤素”饮品和茶多酚食品添加剂及日化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其中研发的速溶普洱茶“卓清”成为我国首个纯茶辅助降血糖保健食品,拓展了产业链。
3)选育抗虫茶树新品种,构建生态茶园技术体系。选育抗虫茶树新品种‘普茶1号’和 ‘普茶2号’,研发了茶树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构建了茶与中药材、食用菌等复合种植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体系,获得了有机茶园及国际雨林认证,保障了普洱茶的质量安全。
获国家专利授权54件,其中发明专利26件;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收录41篇;培养出博士和硕士60余人;新增5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和创新团队。技术成果在我国云南、陕西和斯里兰卡得到了广泛应用,近3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6.4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5260万美元。
综上,该项目技术创新强、应用范围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普洱茶的加工工艺与设备及功效等研究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孙汉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宋宝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
陈宗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 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夏咸柱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金宁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主任
黄璐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温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李天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
张士康 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
刘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王平华 云南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副厅长
张克勤 云南大学教授、副校长
黄兴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参事
唐开学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书记
王卫斌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院长
张颖君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