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南农作物病毒基因库的构建及其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4.04
浏览次数: 1321
2019年4月2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云南农作物病毒基因库的构建及其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的主要发明和创新点
1、构建了我国种类及分离物最多的农作物病毒基因库,分离鉴定出13科17属 67种病毒3560个分离物,注册相关基因序列382个。其中,报道植物病毒新种18种,国内新记录种9种;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tospoviruses)14种,占全球报道的50%。率先明确低纬高原WTGs等主要作物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成灾机理。揭示了主要作物病毒病害爆发流行的成因,为农作物病毒病害的早期监测与源头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2、建立了不同病毒的检测技术体系。创制了20种病毒的高效价单克隆抗体和15种病毒的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检测灵敏度与专化性等性能指标达到和部分超过国际上同类产品。以保守序列为靶标设计的病毒属内简并引物、以特异序列为靶标设计的种内专化引物,建立了67种主要植物病毒的多种PCR检测技术。建立了原创性的植物病毒粒体的原位聚集特征电镜诊断技术和植物单株脱毒种苗的多靶标检测相互验证技术体系。
3、建立完善了抗类α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化合物筛选模型,筛选到83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天然产物,为新型生物源抗病毒制剂积累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其中,首次发现从马蓝中分离的双裂孕烷甾体glauocogenin C及其苷(1-5)对亚基因组RNA复制机制的类α病毒(包括烟草花叶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人肾衰竭病毒)有高效抑制活性。
三、推广应用情况
通过集成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实现了云南主要农作物病毒病的高效绿色防控,有力提升了脱毒马铃薯种薯、花卉种苗(种球)、蔬菜等特色产业的竞争力。1995年以来累计辐射带动防控面积2300万亩,挽回经济损失36亿元,其中2017-2018年辐射应用达752.5万亩,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4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34篇,其中PNAS、New Phytologists 等SCI刊物论文53篇,出版专著1部,地方标准2个,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同类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综上所述,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作物病毒高效价单克隆抗体研制、病毒粒体原位聚集特征电镜诊断、核心种苗脱毒多靶标多重检测技术体系处于同领域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张克勤 云南大学教授
于嘉林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周益军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陈海如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韩成贵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刘 勇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书记、研究员
道金荣 云南省农业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
李永川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