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北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植物资源筛选、育繁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4.02

浏览次数: 1460

北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植物资源筛选、育繁与应用示范 anli.jpg

  2019年4月2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包头市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包头市石拐区人民政府、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政府、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北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植物资源筛选、育繁与应用示范”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认真审阅了项目技术报告、听取了项目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成果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成果针对我国旱寒和土壤瘠薄的北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对植物资源的迫切需求,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的科研积累,从2011年开始在包头市石拐区、乌海市海勃湾区和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开展引种、筛选、规模化繁殖及应用示范研究。集成本土野生及引种乔灌草375种(品种),构建了北方生态修复战略植物资源库;筛选获得了适合北方栽培、具有生态、景观和经济功能的抗逆植物资源120个;获得国审良种4个,获得新品种权保护2个,优选出了具有抗逆性突出、观赏性优异、产业链长的优质特色资源植物16个;建立了旱区优质种苗扦插快繁和沙地高效育苗技术体系2项;开展沟域植被重建以及矿区空旷地和公路带的生态修复示范1200亩,推广15万亩;提出了利用芳香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的AEE模式。该成果为北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该成果具有以下创新点:

  (1)构建了我国北方物种最丰富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47科375种,保存259种。

  (2)优良植物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和经济功能。筛选出生态和景观草本植物7个(猫薄荷、千叶蓍、赛菊芋、千屈菜、‘篇章’鼠尾草、‘先知’草芦、茴藿香),木本植物10个(红丁香、暴马丁香、‘北京黄’丁香、‘罗蓝紫’丁香、‘香雪’丁香、‘晚花紫’丁香、‘四季蓝’丁香、紫叶风箱果、金叶水蜡、金枝龙柳),芳香植物3个(阔叶百里香、柠檬荆芥、神香草)。获得国家级审定良种4个,获得新品种权2个。

  (3)建立了旱区优质种苗扦插快繁和沙地高效育苗技术体系。编制《寒旱地区温室芳香植物育苗技术规程》和《沙地多年生芳香植物育苗及规模化栽培技术规程》,发布国际标准1项和国内行业标准2项,完成国内行业标准4项,申报专利11件,其中获得授权专利6项。

  (4)将抗逆性强、景观和经济价值高的芳香植物用于生态修复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使北方资源枯竭型城市植物观赏期由100天延长至150天,提出了利用芳香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的AEE模式。

  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丁香新品种培育及制定的《丁香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UPOV发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孙振元 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宁明世 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站副站长、高工

  赵景峰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站副站长、研究员

  高振江 包头市农牧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刘朝霞 鄂尔多斯市林业治沙科学研究院院长、正高工

出席嘉宾名单

  盖 宇 包头市石拐区副区长

  郝春光 石拐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