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生态适应及保护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4.19
浏览次数: 3548
2018年4月1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西南林业大学、保山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完成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生态适应及保护”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成果资料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首次在原生地、近距离开展了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长达10年以上的栖息地不同季节的野外调查、跟踪观测,从栖息地选择利用角度分析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对干扰环境的行为适应性,首次获得了该物种野外详实的种群和栖息地调查数据,弥补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在基于保护生物学的比较生境选择研究空白。率先开展对该物种的食性和食谱研究,对比雌雄个体间的食物结构与日取食量差异,填补了国际上对该物种食谱、食物选择、营养与能量需求研究方面的空白。
3、项目实施以中国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管理为目标,深入开展了栖息地选择与利用,食谱、食物选择与营养能量需求,对干扰的适应性、受胁因子分析与保护对策这三方面的研究。研究系统性强,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经直接应用于高黎贡山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对该物种的保护决策和管理实践,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4、通过项目实施,支持和推动了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的申报,保护地面积由原来的122.16万亩扩大到151.48万亩,增加面积达到24.8%;有效保护了该物种自然繁衍,促进了种群数量增长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研究地点成为中国唯一可以近距离观察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区域,直接促进后续自然学校及生态旅游建设进程;基于源头治理思路,直接针对干扰因子采取特殊处理的缓解对策,促进了保护,对该物种在国际保护当中提供了依据,为我国灵长类保护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发表相关论文16篇,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项目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马建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
郭辉军 云南省林业厅研究员
王卫斌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杨宇明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教授
唐芳林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肖 蘅 云南大学教授
杨士剑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