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不锈钢表面钝化膜损伤评价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11.21
浏览次数: 1249
2018年11月21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大连召开了由大连理工大学和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不锈钢表面钝化膜损伤评价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听取了承担单位对该项目的汇报,审阅了研究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用户意见和项目成果等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提供的评价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项目针对不锈钢装备制造和工程现场钝化膜质检评估问题,研发了高灵敏度邻菲罗啉显色评价不锈钢钝化膜损伤新技术,实现了邻菲罗啉显色法在不锈钢装备制造现场和核电站工程现场零部件钝化膜质检的应用与行业标准化。
3.该项目主要创新点:
(1)针对蓝点法在工程现场不锈钢表面钝化膜损伤中灵敏度和稳定性存在的不足,开发了一种不锈钢表面钝化膜损伤评价新技术—邻菲罗啉显色检测技术,并在工程中广泛应用;该技术被引入能源行业标准NB/T 25079-2018《核电厂常规岛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该技术解决了不锈钢装备制造及服役中长期存在的铁素体污染检测问题,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无毒性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该技术检测灵敏度比蓝点法提高20%以上,试剂有效性达到4个月以上,有效克服了蓝点试剂法的潜在毒性和对不锈钢装备表面的二次污染。
(3)采用LAB图形像素处理方法,定域、定量评价铁素体的污染。根据化学显色反应机制,提出了显色与铁素体污染程度、反应时间的定量关系式,并建立了加工工艺–显色程度–钝化膜损伤程度–耐蚀性关联模型,实现了基于图像处理的铁素体污染定域、定量评估。
4.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发明专利3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经中广核红沿河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和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应用,达到便捷、高灵敏、无毒和表面无损的检测效果,满足工程现场不锈钢钝化膜质检要求。
综上所述,该成果在不锈钢装备制造和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议:将该项目成果在国际行业标准如RCC-M和ASME得到认可和引用;进一步开发该检测技术,实现检测技术智能化。
专家组成员
梁成浩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王胜刚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王凤平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包翠敏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
陈美玲 大连交通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