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4.17

浏览次数: 1866

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 anli.jpg

  2018年4月1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清华大学完成的“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审阅了项目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汇报、第三方测试报告和查新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1、提供的资料完整、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C-Coupler2作为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解决耦合器技术存在的难点问题为引导,具有如下主要创新点:

  (1)具备了有机结合应用程序接口和配置文件的耦合配置接口。相比国际上现有耦合器的耦合配置接口,C-Coupler2的耦合配置接口更具通用性、灵活性和易用性。

  (2)具备了灵活的自动耦合生成能力,可对同一分量模式内不同过程模块之间、同一分量模式内多重网格之间、多个分量模式之间、或耦合模式整体分别进行多次自动耦合生成。国际上现有耦合器要么不具备自动耦合生成能力,要么只允许耦合模式进行一次全局自动耦合生成。

  (3)具备了动态三维耦合功能,能便捷完成三维网格垂直坐标值随模式积分动态改变情况下的三维耦合。国际上现有耦合器要么不具备三维耦合功能,要么要求三维网格垂直坐标值在模式积分过程中保持不变。

  (4)提供了对增量耦合支持。即除分量模式外,C-Coupler2能把一个完整的耦合模式当作分量模式,便捷实现其与其他分量模式的耦合。国内外现有其他耦合器不能直接把一个耦合模式当成分量模式与其他分量模式进行耦合集成。

  当前,C-Coupler2已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的气候系统模式或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中得到应用,已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海气耦合模式发展中得到应用,并正用于国家气象中心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业务预报系统研发。

  综上所述,C-Coupler2在耦合配置、自动耦合生成、动态三维耦合以及增量耦合等方面的技术性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使得我国模式发展打破了必须依赖于国外耦合器的不利局面,对推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和相关的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评价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成果评价。

  建议对C-Coupler2以开源发布、用户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推广,以更好地促进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

专家组成员

  徐冠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

  曾庆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泽椿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气象中心主任

  丁一汇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穆 穆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

  吴立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陈大可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董文杰 中山大学教授

  沈学顺 国家气象中心研究员

  吴统文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

  俞永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