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低纬高原水稻种子质量控制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4.28

浏览次数: 1681

低纬高原水稻种子质量控制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anli.jpg

  2018年4月2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完成的“低纬高原水稻种子质量控制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成果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项目的主要技术的创新如下:

  (1)首次建立了“产前严格品种准入门槛,产中规范种子繁制技术、提升种子加工水平、强化种子处理效果,产后完善种子检测及监管手段”覆盖全省的“四位一体、三级联动”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用种量每亩下降25%~30%。

  (2)针对低纬高原稻作生态类型多样,水稻病原菌种类和遗传背景复杂,项目系统研究了水稻种子寄藏微生物的多样性,研发种子处理药剂1种,种子健康快速检测专利技术1项,筛选出种衣剂2种。提出水稻育秧技术规范,建立了旱秧苗壮秧形态指标。

  (3)构建了低纬高原稻区水稻主栽品种云光、楚粳等系列的种子粒径比、筛片孔径比与净度、获选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研明了筛孔尺寸及风速对净度、获选率的贡献率;推广种子采后就地干燥和精选加工技术,种子生产综合损失率从5.6%下降至3.4%。

  3. 项目的推广应用情况

  该技术在种子管理部门、企业和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近两年,应用该技术繁制水稻种子49440亩,增产种子184万千克,新增销售额5670万元。在滇、川、黔推广种子质量控制集成技术2915万亩,累计减少用种2514万千克(其中常规稻1472万千克,杂交稻1042万千克),节本增效74974万元。

  4. 该项目获得专利授权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3篇,形成技术规范及标准7项,推动出台与水稻种子质量控制技术密切相关的文件和指导性意见2份。

  综上所述,项目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评价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胡培松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郑家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

  王建龙 湖南金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胡白石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刘雅婷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李贤勇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魏蓉城 云南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