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攀枝花矿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生态修复集成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12.16

浏览次数: 1415

成都理工大学4 anli.jpg

  2018年12月16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完成的“攀枝花矿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生态修复集成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技术资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提交的项目资料齐全、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

  (1)系统调查了矿山环境污染、攀枝花地质灾害、矿山资源破坏、岸坡稳定性、不良岩土体等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该地区水及水系沉积物、土壤、近地表大气尘、植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编制了攀枝花环境地质图系,创建了该区域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和评价技术体系。

  (2)自主研发了能简单、快速、灵敏、准确检测痕量及超痕量重金属的基于光诱导化学蒸气发生的重金属多维测试新技术,创新和丰富了重金属光化学还原理论。

  (3)系统研究了攀枝花尖山第六排土场的稳定性、覆土、植被等,提出了适宜该排土场生态环境恢复的边坡工程治理和复垦模式。

  (4)在查明攀枝花西渣场钒、铬等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迁移及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堆放区原位固化技术、隔离区径流扩散阻断技术、缓冲区生物修复技术,创建了废渣型钒污染IRB地球化学工程屏障技术体系。通过IRB地球化学工程屏障技术的工程示范,使以有效态迁出的废渣钒含量下降80%以上,地表径流扩散量减少70%以上,土壤钒有效态含量下降60%~70%,整体提升了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控的科技水平。

  3.该项目建立了大型矿集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体系,并在相关地区进行了成功的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创新性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多 吉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

  吴丰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

  李锡堤 台湾中央大学教授

  彭建兵 长安大学教授

  殷跃平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研究员

  冯夏庭 东北大学教授

  施 斌 南京大学教授

  陈剑平 吉林大学教授

  宋胜武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

出席嘉宾

  黄润秋 生态环保部副部长、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刘清友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