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南高发肺癌-肺结节诊治全链条体系的创建与集成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5.05

浏览次数: 1401

云南高发肺癌-肺结节诊治全链条体系的创建与集成应用 anli.jpg

  2022年4月26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完成的“云南高发肺癌-肺结节诊治全链条体系的创建与集成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分项目、1项中央补助疾病预防控制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历时23年,创建了“云南高发肺癌-肺结节诊治全链条体系”,取得了如下成果:

  1、首次构建了肺癌-肺结节风险预测模型及肺癌-肺结节一、二级预防预警和随访技术体系,推进肺癌防控关口前移,使早期肺癌诊断率由7.3%提高到69.2%,五年生存率超过80%,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大幅节约个人费用和国家支出,为制定国家整体筛查防控策略提供重要支撑。

  2、开创性建立肺癌-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及精准治疗技术。集成生物免疫治疗、中医中药为一体的多学科诊疗体系;以支气管超声内镜活检、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及分子诊断为支撑,在LungPro导航下H-Marker定位、射频消融、体外循环支持下,创建肺癌侵及心脏大血管手术,胸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微创精准治疗手术,患者治疗率从36.21%提高到74.2%,在西部地区及周边国家肺癌-肺结节一体化全程管理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3、创新性开展现场快速病理评估、复杂肺段手术中段门解剖结构辨认研究、中医中药调节放射性肺炎、云南多民族基因变异谱差异及高发肺癌驱动基因与PET-CT影像学关联性等原创性研究,为建立特定地域研究体系及民族医药在肿瘤诊疗中的延展性运用提供了借鉴。在此基础上率先建立多民族及家系肺癌-肺结节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生物样本库,为肺癌-肺结节病因学及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早诊和预后分子标志物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该项目发表论文83篇,其中SCI收入51篇,出版专著2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3项;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及云岭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3人次;硕士生112名、博士生38名、博士后6名;培训多国学者和骨干医生13名;主办国家级和省级继教培训班12项,培训人员2316名;相关成果纳入国家有关肺癌临床诊治指南;支撑建成“国家肺癌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高原区域性高发肿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省肺癌肺结节一体化诊疗中心”、“云南省肺癌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全国16省38家医院推广应用,获益患者超过36万人,在社会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推动了全国及全球类似区域肿瘤高发地区诊疗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发展,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肺癌-肺结节风险预测模型构建、LungPro导航下H-Marker定位、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ROSE)、多民族驱动基因变异谱构建等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缪应雷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陆 地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代解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孙建伟 云南大学教授

  李 旭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彭 俊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张 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