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维生素D及受体基因在云南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诊疗技术构建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2.23

浏览次数: 958

维生素D及受体基因在云南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诊疗技术构建与应用 anli.jpg

  2022年2月22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完成的“维生素D及受体基因在云南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诊疗技术构建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提交的成果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下,历时11年,围绕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在云南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诊疗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首次发现云南汉族2型糖尿病(T2DM)、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KD)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均较同一地区的正常人群低,维生素D不足与DKD进展呈正相关关系;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呈负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

  2、首次发现维生素D的FokI、BsmI、TaqI、ApaI四种受体基因是云南汉族DKD易感基因、存在连锁不平衡和“Bat”、“bAT”、“baT”三种单倍体型是DK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单倍体型fBAT和FokI位点基因型ff是云南汉族DKD危险因素。

  3、发现活性维生素D与受体基因结合后可通过PARP1/SIRT1/mTOR信号通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活性维生素D 能通过下调NF-kB 炎症信号通路、抑制JNK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低剂量(0.03ug/kg/d)活性维生素D在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中为最佳浓度。

  4、运用微信群建立了维生素D干预T2DM和DKD患者运动治疗的动态监测体系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对患者的Irisin、ADP浓度,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进行动态监测,证实运动是治疗糖尿病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该项目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4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6篇;参编专著1部;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培养硕士15人。该成果在省内外13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达到国内领先,其中维生素D的FokI、BsmI、TaqI、ApaI四种受体基因在云南汉族DKD发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的结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代解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肖春杰 云南大学教授

  李 玲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员

  温伟波 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唐 哲 昆明市延安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

  桂 莉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王 砚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