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环境铅污染对健康危害机制及其防治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5.08

浏览次数: 1054

环境铅污染对健康危害机制及其防治应用 anli.jpg

  2020年5月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南昌大学主要完成的“环境铅污染对健康危害机制及其防治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技术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等10个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历时20多年,针对环境铅暴露健康危害防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铅暴露健康长期危害基本认知、环境铅污染中毒事件频发与环境低剂量铅暴露对神经功能损伤等,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环境铅暴露机体铅负荷和必需金属元素的水平变化为主线,研究了环境铅暴露对健康危害的变化特征与机制,探索了安全、有效、持续可防治的干预技术。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

  (1)揭示了FP1和RyRs参与了铅暴露所导致的对动物和人类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发现了低剂量铅暴露所致神经毒性在幼年期明显、成年期减轻、老年期加重的特征,首次提出长期使用铁剂作为营养素干预铅神经毒性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2)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应用以杭白菊为主的药食两用植物和蛋氨酸胆碱等营养成分可预防和拮抗铅暴露所致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3)首次建立儿童铅暴露健康危害防治方案和铅中毒药食干预疗法,显著降低了铅暴露敏感人群和铅暴露作业人群的血铅水平,避免了微量元素的过度补充和排铅保健品的盲目消费。

  3.项目解决了环境铅污染健康危害防治中的机制基础—临床应用—预防转化整合的关键问题,实现了预防和医疗、群体和个体的防治技术进步和跨越,极大地推动了环境与健康学科的科技进步,提升了健康服务科技支撑能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果已经在国内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涉铅作业企业等单位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综上所述,该成果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环境铅污染对健康危害机制及其防治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马 军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

  殷文娟 原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

  孙建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 东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研究员

  崔素霞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汪迎春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士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