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应用启动暨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8.05.29
浏览次数: 1759
2018年5月26日,由清华大学主办、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协办的“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应用启动暨专家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系主任、教授罗勇及张广俊教授主持。
“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情况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陈镜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书记乔方利,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研究员、副主任沈学顺,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中心高工、副主任孙立尹,空军气象中心高工、总工王廷芳,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凌铁军,北京大学教授、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系主任胡永云,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室主任吴统文等100余位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研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刘利副教授向各专家学者介绍汇报了C-Coupler2的开源释放情况。随后宣读了由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出具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报告,报告指出:C-Coupler2在耦合配置、自动耦合生成、动态三维耦合以及增量耦合等方面的技术性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使得我国模式发展打破了必须依赖于国外耦合器的不利局面,对推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和相关的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研讨会现场。
刘利副教授介绍到C-Coupler2作为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相比国际上现有耦合器,更具独立性、兼容性、灵活性、先进性、易用性、通用性等特点。C-Coupler2保证了分量模式相对于耦合架构的独立性,具备了有机结合应用程序接口和配置文件的耦合配置接口、灵活的自动耦合生成能力、动态三维耦合功能、提供了对增量耦合支持等优势。汇报结束后,与会专家就“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会上,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C-Coupler2”的应用单位专家代表还分别就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报。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