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南稻种白叶枯病抗性资源系统性挖掘与评价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4.29

浏览次数: 802

云南稻种白叶枯病抗性资源系统性挖掘与评价应用 anli.jpg

  2021年4月29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完成的“云南稻种白叶枯病抗性资源系统性挖掘与评价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成果汇报,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全面系统地评价了409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和29个疣粒野生稻居群的白叶枯病抗性,阐明了云南稻种资源抗白叶枯病的特点,鉴定了242份抗性资源,有78份资源具有广谱抗性,其中新抗性基因资源10份,发现新抗性基因Xa22(t),定位了5个新的抗性基因,初步验证了疣粒野生稻的硫胺素合成酶Omthi基因具有抗白叶枯病功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资源。

  三、率先全面系统地调查了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发生状况,并采集、分离获得高原稻区白叶枯病菌133份。通过创制一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并加以应用,首次阐明了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致病类型、致病性特点及品种抗性状况,解析了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多样性及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填补了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系统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明高海拔区域植物与病菌互作、生物多样性形成机理提供了依据。

  四、研发了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构建了高原粳稻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创制抗病新种质174份;对外提供资源1000余次,共享培育水稻新品种19个;发表论文34篇,获授权专利2件,培养博士6名、硕士11名,社会效益显著。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系统性强,公益性突出,在低纬度高海拔粳稻抗白叶枯病资源挖掘与利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陈温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孙传清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郑家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

  周开联 云南省专家协会研究员

  谭 静 云南大学研究员

  赵正雄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吴建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