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南特色药食同源植物基因组及品质性状机理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5.17
浏览次数: 1006
2021年5月1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由云南农业大学牵头完成的“云南特色药食同源植物基因组及品质性状机理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立足云南丰富的药食同源特色植物资源,以基因组图谱绘制为切入点,实现从基因组到品质性状解析全过程的贯穿,有如下创新点:
1、首次在植物基因组图谱绘制中引入三代测序平台,创新了二代、三代测序混合组装技术,成功解析了铁皮石斛高复杂基因组,绘制了高杂合度基因组精细图谱,从基因组层面阐明其功效物质多糖和生物碱的合成和积累过程,引入代谢组思路系统,分离并鉴定了石斛素S等功效物质,揭示了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机理。
2、完成八倍体植物玛咖基因组的解析,提出“植物通过基因组多倍化适应海拔快速抬升”,揭示了植物高海拔适应特征的遗传机理,为其他药食同源植物新资源的品质保证提供理论依据。
3、解析并更新了三七基因组图谱,对云南三七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拓展了三七的综合利用价值,为三七基因组辅助育种和三七皂苷生物合成提供了理论指导。
4、完成和整合了特色药用植物跨组学数据,创新性提出了药用植物4.0研究计划,构建了“药用植物基因组数据库”,为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创新与产品创制提供重要支撑。
5、搭建了5个省部级创新研发平台,培养研究生40余人。
三、本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影响影子大于10的有11篇,在药食同源植物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促进了相关物种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新思路。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同意成果评价,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孙汉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孙 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缪剑华 广西药用植物园研究员
刘国道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付学奇 吉林大学教授
张士康 浙江茶业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庆军 云南大学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