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南特境微生物活性成分挖掘及其功能性次生代谢特点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4.25

浏览次数: 982

云南特境微生物活性成分挖掘及其功能性次生代谢特点研究.jpg

  2022年4月22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大学完成的“云南特境微生物活性成分挖掘及其功能性次生代谢特点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及云南省“云岭学者”培养计划的支持下,对云南省高海拔、干热河谷和低温环境等特境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功能和次生代谢产物开展了深入研究。

  1、项目建立了包括2000余株云南特境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3000多个发酵提取物的资源库。

  2、项目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应用,重点对20余株微生物开展了系统研究。从它们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了100余个新的活性化合物,包括6类新骨架,其中有2个化合物被天然产物的权威期刊Nat Prod Rep评价为热点化合物。

  3、在功能微生物的挖掘方面,发现了1株能通过潜在新途径代谢医药领域广泛应用甘露醇的菌种资源;还有3株具有功能性生物转化活性的微生物,通过对它们功能性代谢特点的研究,阐明了一系列新的生物转化机制,实现对红参、地不容和香青藤等中药材的增效减毒。

  云南特境菌种资源库的建立以及系列新天然产物的发现,不仅从基础研究的角度丰富了天然产物化学的内容,还为后期天然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前期基础。通过微生物功能性代谢特点的发掘,发现了能生产甘露醇及改性传统中药材的功能菌株,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以上研究,构建了完整的功能微生物挖掘和研究平台,为云南省药学学科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项目发表代表性SCI论文20篇,其中中科院或JCR分区1区论文4篇,合计影响因子74.341,被SCI引用共计222次;授权发明专利4件;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8名、博士后1名,其中两人获“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称号。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黄胜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荣平 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宏程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刘海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宋流东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李干鹏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

  赵 平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