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低纬高原特色菌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3.01.30

浏览次数: 692

低纬高原特色菌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anli

  2023年1月2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低纬高原特色菌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国家和云南省科技项目支持下,针对食用菌产业栽培新品种匮乏、优良野生菌种资源发掘不充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不完善等行业痛点问题,依托云南丰富的野生菌资源,选育出特色食药用菌系列新品种并集成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创新性如下:

  创新点1:从云南特色野生菌资源中选育出适宜低纬高原地区栽培的黑木耳、长根菇等食用菌新品种9个并通过省级鉴定。其中:新品种长根菇“云鸡枞5号”,子实体有机硒含量比同类品种增加66.67%,填补了国内富硒长根菇品种的空白;羊肚菌、大球盖菇新品种及金耳菌株丰富了我国食用菌主栽品种。

  创新点2:从云南特色野生菌资源中选育出适宜低纬高原地区栽培的药用菌白肉灵芝新品种4个并通过省级鉴定,占全国同类品种认定数量的五分之四。其中:云白灵芝1号总三萜含量高于国家标准248%,云白灵芝2号多糖比国标增加59.44%,品质优势远超国内同类品种;明确了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和营养特性,首次研究形成了云白灵芝菌株SSR指纹图谱,并获得分子标记技术和方法。

  创新点3:通过品种定向驯化,集成了云白灵芝、云鸡枞等特色菌提质增效的栽培技术,为低纬高原特色菌新品种的高效栽培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首次应用子实体活化剂和低温发菌技术,使云白灵芝2号和云鸡枞3号增产87%和52%;研发形成了林下仿生栽培白肉灵芝的原生态栽培技术,年推广面积2450亩;2012年获得专利授权的“一种人工培养的云南白灵芝子实体及其培养方法”为国内首创。

  创新点4:有效促进了食用菌的产业发展。项目组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等研发平台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科企合作、地方合作等方式,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研发平台、生产示范基地及其配套设施,组建了专业优势互补的完备人才队伍,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共培训食用菌企业技术骨干1135人次,菇农25435人次,为有效助推食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创新点5:项目选育的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在云南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和推广应用,栽培规模超过2000万袋/年,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9865.67万元。其中:仅2020年-2021年两年,新品种栽培规模达5962万袋,平均每袋产值7.94元,经济效益达47338.47万元,循环利用农林废弃物29810吨,带动5960个农村就业岗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选育食用菌新品种13个,1个专利菌株,获得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5项、实用新型7项),发表相关论文12篇。

  三、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其中: “云白灵芝1号”、“云白灵芝2号”,以及富硒长根菇 “云鸡枞5号”新品种的选育及特性居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范源洪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 宏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莫明和 云南大学研究员

  朱 勇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

  李翠新 西南林业大学副院长、副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1号万柳亿城中心C座裙楼3A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