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线虫对胁迫的感知和响应机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3.03.29
浏览次数: 1515
2023年3月2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大学完成的“线虫对胁迫的感知和响应机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本项目在“973”前期、NSFC-云南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资助下,针对线虫生物防治防效不高和不稳的世界性难题,探索线虫-微生物-环境因素互作机制,为发现控制病原线虫新途径和新模式提供了借鉴。重要发现如下:
1. 发现线虫防御微生物侵染的多条新免疫途径。揭示自噬在线虫抵御细菌侵染中一种新的作用机制,即自噬通过机体修复而非消减细菌载量来起保护宿主的作用;揭示线虫被细菌侵染,其肠道屏障破坏可作为危险信号启动免疫监视机制;揭示ceTOR作为线虫两个免疫通路—自噬和铁蛋白的开关,在细菌侵染时响应环境铁浓度的变化。
2. 阐明线虫-细菌-真菌三者互作机制。揭示了自然界一种有趣的“借刀杀敌”现象,在维持细菌-真菌-线虫三者间的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揭示microRNA在线虫-细菌-真菌互作中重塑线虫行为和真菌生活史转化的作用机制。
3. 阐明线虫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机制。揭示神经递质章鱼胺可作为内分泌激素介导线虫营养匮乏时脂肪动员的新功能,提高线虫应对长期饥饿胁迫;揭示表皮胶原含量升高是线虫适应中度低温环境生存延长的一个新机制;揭示cAMP-PKA通路在线虫冷胁迫和病原菌抵抗的双重作用。
本成果涉及的20篇主要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76.7,被SCI论文他引336次。其中8篇代表文章,累计影响因子112.3,被Nature、Cell、Dev Cell、PNAS、Nat Commun等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SCI论文他引205次。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项目组成员1人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及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云岭学者,1人入选云南“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领衔的云南大学所在实验室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的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成一支以中青年博士为主、结构合理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线虫生防研究团队。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盛 军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赖 仞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苏建荣 中国林业科学院高原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戴陆园 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邹丰才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程在全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