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新发病毒病和肿瘤重要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3.04.10
浏览次数: 984
2023年4月6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大学完成的“新发病毒病和肿瘤重要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重点等3个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新冠病毒、诺如病毒和肿瘤等重要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历时6年,开发多种具有催化和信号放大作用的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创新性研发十余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重大病毒病病原和重要癌症生物标志物的便捷、灵敏、快速和准确的检测。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1. 开发了全球首个新冠病毒核酸电化学传感器。基于Au@Fe3O4和Au@SCX8-RGO-TB等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创建了全球首个新冠病毒核酸电化学传感器,与智能手机端连接,检测限(LOD)低达200 copies/mL,实现新冠病毒的快速、超敏、便捷检测,为新发传染病病原检测提供新技术。
2. 首次创建了“适配体-目标物-特异性肽”夹心式诺如病毒电化学传感器。合成MB@Apt@WP5A@Au@COF@Fe3O4纳米磁性材料作为信号放大材料,实现诺如病毒超敏、便捷和低成本检测,为诺如病毒诊断提供新方法。
3.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创新研发了ctDNA电化学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CRISPR/Cas12a酶在crRNA的引导下可精确识别目标双链DNA序列,具有剪切双链DNA和可无差别地剪切单链DNA的优点,实现ctDNA的精准、超敏的检测,为癌症标志物的液体活检提供了新方法。
该项目在Biosen. Bioelectron.、Sens. Actuators B: Chem.等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4篇,其中10篇代表性论文影响因子累计89.533,他引次数406次,单篇最高被引192次,并入选202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14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名。成果在省内外多家医院广泛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
专家组成员
魏红江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代解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袁黎明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陆永萍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宝福凯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