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3.04.13

浏览次数: 948

科技成果评价

  2023年4月12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探明了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种类及病原菌类群,首次报道了褐条病菌新记录种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查明了3种病害地理分布、危害损失及灾害特性,揭示了暴发流行诱因,建立了病情档案,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三、研发了梢腐病、褐条病、锈病3种灾害性真菌病害5种病原标准化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科学制定了3种病害测报调查规范和病情分级标准,构建了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及监测网点15个,实现了病害流行动态精准监测,为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精准诊断与防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显著提升了防控水平。

  四、揭示了滇蔗茅及2个高抗种质抗褐锈病的遗传特性,构建抗褐锈病新基因定位遗传分离群体3个,获得6个抗性基因连锁SSR标记;创建了3种灾害性病害的抗病精准评价技术体系;筛选抗病优异种质和优良品种268份,明确了不同甘蔗品种抗病性,其中对梢腐、褐条和锈病均具有抗性的新品种14个,为抗病育种和蔗区品种布局提供了丰富抗病基因源和科学依据。

  五、创建了“配方筛选、药效评价、试验示范、测产验收、效益分析、残留检测”药剂筛选六步法评价体系,筛选复合高效配方药剂8个和生防菌株1株。在低纬高原蔗区集成了以“早期诊断预警、抗病品种、温水脱毒种苗、农艺调控、生物制剂、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无人机飞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并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标准4项、团体标准1项,并大面积成功应用,实现了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精准防控,显著提高了大面积整体防控效果。2021-2022年累计推广应用485万亩(其中无人机飞防100万亩),“控害挽蔗”388万吨,“减损夺糖”49.7万吨,新增销售额42.088亿元, 新增利润13.2384亿元,增税1.988亿元,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成果获发明专利国内4件、国外9件;软著作权13个,颁布地方标准4个、团体标准1个、入选云南主推技术4项;发表论文63篇(SCI收录13篇),出版专著5部(英文专著2部)。培养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名、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人、两类人才2名,国家和云南省甘蔗体系岗位科学家各1人,甘蔗专职植保员40人;培训技术人员和蔗农累计6万余人次。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转化程度高,显著推动了蔗糖产业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整体技术水平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张克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

  黄兴奇 云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研究员

  朱书生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何霞红 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王德海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推广研究员

  龚 明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陈穗云 云南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