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检测关键技术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3.04.23

浏览次数: 1446

科技成果评价

  2023年4月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清华大学、北京柚果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检测关键技术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查验了技术资料,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 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 针对精神卫生领域诊疗过程中缺乏功能成像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技术等问题,项目方提出了基于项目“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关键技术”科技成果的综合解决方案。解决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在精神科临床使用中作为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技术的信效度低,缺乏临床应用指南和专家共识,更缺乏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图谱的专著学习指导解决临床问题。主要创新点如下:

  (1)利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语言流畅任务中观察到前额氧合与脱氧血红蛋白相对浓度双曲线的正常范围波形及五种病理波形,包括抑郁迟滞波形、抑郁强迫波形、抑郁焦虑波形、广泛焦虑波形和焦虑强迫波形,并描述了这些波形的特点和症状图谱特征。

  (2)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多项认知任务观察到前额工作记忆网络联合调节模式,并提出了前额叶皮质注意工作记忆主协调网络、感知觉工作记忆次级网络和情绪行为决策执行网络联合调节模式的新理论。

  (3)认知任务设计和应用创新,包括适应性任务和主要认知任务的静息态与任务态交替刺激模式,适应性任务使后续的认知任务执行更稳定,而主要认知任务的静息态与任务态交替刺激模式让复杂的前额调节功能的正常状态与病理状态伴随的神经血管耦联机制的功能成像调节模式特性呈现出来。开展了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躯体症状障碍、精神分裂症共六个病例组的对照研究,取得较好的鉴别度。

  3. 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波形进行智能分析判读,对非标准图谱波型的分类界定。项目组成员发表SCI论文13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4. 该项目面向精神科临床应用需求,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辅助诊断,并促进近红外脑成像仪的国产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专家组成员

  岳伟华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教授

  司天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教授

  杨甫德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教授

  谭淑平 北京大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谭云龙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教授

  崔永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教授

  王红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