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高混凝土坝震损多维度智能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4.06.17
浏览次数: 696
2024年6月1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共同完成的“高混凝土坝震损多维度智能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针对坝体材料演变复杂性、地震荷载不确定性、监测数据稀疏性及系统非线性等影响,造成大坝抗震安全长期运行状态诊断难、强震后震害快速评估难等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科技项目支持下,开展了高混凝土坝震损多维度智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
1.建立了基于静态监测的高混凝土坝运行状态智能诊断方法。建立了高混凝土坝变形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和变形状态变异诊断方法,提出了高混凝土坝时空变形场卷积神经网络重构模型和开裂预警指标,形成了高混凝土坝运行状态点面静态监控体系。
2.创新了高混凝土坝动态性能连续实时识别与智能表征技术。建立了基于环境激励和地震振动监测数据的高混凝土坝模态参数自动精确识别模型,揭示了高混凝土坝动态特性的环境因素影响规律,提出了高混凝土坝模态参数环境因素影响分离方法和动态性能智能表征指标,解决了高混凝土坝动态性能的智能表征难题。
3.研发了高混凝土坝震损多维度智能评估系统。从区域烈度、整体震损、局部损伤三个维度构建了高混凝土坝静态与动态联合的震损状态评价体系,开发了完全自主可控的一体化、多维化、智能化震损评估平台,实现了震后分钟级别的高混凝土坝震损智能评估。
项目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9件、软件著作权5件,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论文14篇),成功应用于小湾混凝土拱坝、景洪混凝土重力坝等工程,已智能评估了30次地震触发事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张宗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小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坝学会秘书长、正高级工程师
刘志明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原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邹德高 大连理工大学院长、教授
苏怀智 河海大学院长、教授
周 伟 武汉大学院长、教授
李炎隆 西安理工大学院长、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