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超新星前身星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5.04.17
浏览次数: 112
2025年4月1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完成的“超新星前身星研究”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成果资料,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超新星是天文学和物理学前沿研究领域,在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以及中科院前沿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等资助下,项目组在超新星前身星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1)构建了Ia型超新星的氦双星模型,并被观测证实。针对观测发现占总数30%-50%年龄小于1亿年的年轻超新星的起源,其模型预言在超新星爆炸后的残留伴星会形成超高速氦星,为解释观测这一类年轻超新星的起源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2)建立了吸积驱动的白矮星演化模型并被广泛应用于超新星爆炸物理过程研究。通过对吸积白矮星的质量增长过程进行系统性研究,给出了超新星爆发的关键物理条件。该成果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基础,被国际上主要做数值模拟的团队用来模拟超新星爆炸过程。
(3)建立了吸积致塌缩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模型。该模型给出了吸积白矮星在塌缩时的主要观测特征,并基于该模型解释了特殊脉冲双星的起源,为证认这类天体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
成果的20篇核心论文(17篇发表在国际三大天文期刊)SCI他引948次,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631次,单篇SCI他引最高265次。研究成果被写入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超新星手册》等10余部专著。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原创性突出,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对观测验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超新星领域的工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氦双星模型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赵 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李任波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刘祥清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唐年胜 云南大学副校长、教授
王晓锋 清华大学教授
张 力 云南大学教授
张同全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