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丘陵山区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5.04.25

浏览次数: 33

科技成果评价

  2025年4月2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丘陵山区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规范、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成果针对云南省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存在的局部区域有线虫危害,缺乏快速检测技术和抗虫品种,机械化率低,水肥管理粗放等问题,制约了全省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了马铃薯线虫病原物快速检测和抗线虫品种筛选、马铃薯水肥精准调控,绿色栽培技术和马铃薯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等研究,取得如下成果:

  1、首次采用LAMP技术高效检测病原线虫,检测极限较常规PCR高1000倍;选育出抗线虫品种云薯113,筛选出云薯202、中薯20号2个高抗线虫的品种。

  2、首次基于主栽品种的精准化施肥,建立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明确云薯902适宜氮肥用量为18.00~21.97kg/667m2,合作88适宜氮肥用量13.00~17.90kg/667m2,并制定最佳水肥耦合方案;研发了“复合微生物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获得登记证;明确了不同季节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措施,建立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实现减量10%~20%,增产2.10%~44.23%;优化无人机作业飞行参数,集成无人机肥药一体化技术,用药量降低20%,增产9%。

  3、创新研发马铃薯排种、送种等机械化播种关键技术,研制单垄双行马铃薯播种机,发明覆膜、覆土相关装置,形成通用的机械播种技术,解决了排种精度差、伤种率高等技术难题;创新研发挖掘、分离输送等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解决了薯土分离难、机械损伤多等技术难题,研制马铃薯收获机,形成分段式机械收获技术体系。

  三、利用抗病品种、水肥精准调控、缓释肥减量增效施用、无人机药肥一体化和机械化作业等核心技术,集成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2022-2024年累计应用推广359.69万亩,新增产量199.12万吨,新增经济效益16.58亿元,节约成本8.24亿元。

  四、该项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论文18篇,其中SCI4篇,专著2部,制定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2项,软件著作权3项,登记新品种1个,登记新肥料2个,鉴定新型农业机械3个,入选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5项,制定云南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指导意见1个。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病原线虫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胡建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杨艳丽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黄斌全 云南大学研究员

  石 瑛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张丽莉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王德海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研究员

  朱维贤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