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河地球数字孪生模拟仿真引擎”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5.08.19

浏览次数: 35

科技成果评价

  2025年8月1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云河地球数字孪生模拟仿真引擎”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一、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成果以数字孪生流域与数字孪生工程建设为依托,攻克了多源异构数据解析、数据融合、数据轻量化、水利空间分析、复杂场景构建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发了多平台BIM模型综合管理技术,构建了兼容高保真、轻量化仿真效果的可拓展渲染引擎,实现了水利专业模型的全方位融合表达,优化与兼容了主流三维GIS平台和模拟仿真平台的场景与数据,构建了一套满足国家信创要求的流域和工程级应用数字孪生模拟仿真引擎,为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供了万联、专业、海量的可靠支撑工具。

  主要创新点如下:

  1.多线程、高并发、混合式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加载技术。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及格式转换中间件,实现异构数据无损集成;基于四叉树的LOD动态调度与混合空间索引(R树+网格索引)技术,支持TB级GIS数据流畅加载;结合多线程任务调度与渐进式加载,提升资源利用率与响应速度,实现了海量空间数据实时处理。

  2.首次提出了一种超大体量场景高效无缝加载技术。突破了物理硬件的制约,基于立方体球体对全球进行智能空间划分,并利用基于网络的虚拟几何体和虚拟纹理实现几何体切片和高性能无缝场景流送,在显示帧率≥30帧的场景下,相比3DTiles等现有场景缓存技术,加载延迟降低50%以上,显存降低60%以上。

  3.多样态水利专业模型动态、高效、可视化仿真技术。基于模型分类(机理/统计/混合)与数据分离解析(几何/业务/增量数据),应用坐标转换、三角网格化及数据结构优化,通过时序业务数据驱动网格绘制,结合仿真材质与全局光照模型,显著提升水利专业模型样态时序动态映射效率与效果,为实时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该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6项,成果已在数字孪生黄河、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水文旅平台、数字孪生三门峡、淤地坝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大型水利信息化项目中成功应用,降低了高保真模拟仿真引擎对硬件性能的依赖,实现了信创环境下“数字化场景、精准化模拟”的高效应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万海斌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智慧水利分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胡晓惠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许 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雷新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赵 英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李宝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马云龙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