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评价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可追溯、可查询”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1.15

浏览次数: 1150

空地一体化协同防撞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 anli.jpg

  2018年1月13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航天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空地一体化协同防撞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研究院研究员陈志杰,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研究院研究员邱志明,民航局空管局技术中心研究员李欣,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教授赵嶷飞,中国商飞北研中心研究员蒋欣,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秦开宇,空军研究院战略预警所高级工程师周琦等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空中交通防撞难题,创新性提出了空地一体化协同防撞体系架构,深入开展多元多尺度协同防撞技术、装备和运行体系研究,突破了优化调控、精准探测和快速避险等重大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通道化、大容量”航路规划与设计系统,及机动式管制系统和机载防撞系统等重大装备,全面提高了大、中、小尺度空地一体化协同防撞技术水平。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突破了航路流量时空特性分析、网络结构-流量协同优化等技术,创新性提出了大尺度飞行安全间隔优化调控方法,设计实现了我国首条高速大容量航路运行系统-京昆大通道,经运行评估,碰撞风险≤1.5×10-9,优于欧美主要航路当前运行水平;创新性提出了中尺度战术飞行冲突精准探测方法,突破了多要素飞行数据融合、时空关联表征等技术,提高了中短期冲突预测的精准度;提出了一种密集飞行空域多机飞行冲突解脱安全包络快速生成算法,突破了小尺度实时快速避险技术,拓展了航空器自主防撞预警范围,提升了解脱能力;构建了多元多尺度空地一体化协同防撞的技术、装备体系,优化完善了运行体系,提升了飞行全过程风险控制整体水平。项目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创新性强,授权专利56项,发表论文36篇,制定国家军用标准1项。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填补了多项装备空白,已在国防装备和国家空管建设中规模化应用,提升了国家军民航防撞技术水平,促进了领域技术进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2亿元,具有重大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空地一体化协同防撞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