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6.04
浏览次数: 1321
2018年6月2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共同完成的“深圳轨道交通9号线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教授杜彦良,山东大学副校长、教授李术才,东北大学副校长、教授冯夏庭,山东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蒋宇静,科学技术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业务一处处长、研究员邵世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信号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刘岭,同济大学、教授罗雁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教授级高工金和平,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顾问、高级经济师李景元等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深圳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穿越填海区、城市密集建筑群、既有运行线路等复杂环境条件,重点开展了填海区车站围护结构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盾构区间预埋滑槽成套技术、新型高平顺道岔系统设计、城市线网全局火灾联动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多项创新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提出了抛石填海地区地铁车站围护结构设计方法、小直径高承载树根桩既有桩基托换方法,解决了复杂环境和多维空间受限条件下地铁结构建造的关键技术难题;构建了小间距穿越既有运营线路隧道施工的计算分析模型、4D自动化动态监测系统与精细化施工方法,实现了0.7m净距既有运营线盾构穿越;研制了高精度液体阻尼预制钢弹簧浮置板、地铁桁架双块式轨枕与新型高平顺道岔,有效提升了地铁减振降噪效果和轨道综合质量;形成了地铁盾构区间预埋滑槽综合技术体系,制定了预埋滑槽技术标准;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全局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及智能集成化弱电综合系统。该成果在深圳轨道交通9号线成功应用,并在广州、佛山、南宁、长沙、苏州等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推广应用,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家专利多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新型高平顺道岔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深圳轨道交通9号线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