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评价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可追溯、可查询”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3.07

浏览次数: 945

基础设施工程乏信息综合勘察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 anli.jpg

  2018年3月7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基础设施工程乏信息综合勘察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马洪琪,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张世涛,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赵永川,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段玮,云南农业大学副院长、教授黄海燕,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孟鸣,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授方源敏等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主要对乏信息条件下地形地貌、地震地质、水文气象、社会与经济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基础设施工程综合勘察设计平台、多专业BIM协同工作流程和设计方法等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对基础设施工程乏信息区域的勘察设计采用创新思维的模式,集成了多学科先进的勘察技术,采集基础数据,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解决了传统手段无法处理的难题;采用网络信息技术、3S技术、InSAR、综合物探、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辅以少量的传统勘察技术,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完成基础设施工程乏信息区域的勘察设计工作;发明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无人机影像重叠度降低的测绘数据处理方法,创新了基于智能设备的地质测绘及综合物探数据采集方法;开发了乏信息条件下无人机航测像控点自动布设、BIM与GIS集成应用、水利水电三维设计成果集成平台等软件;提出了乏信息条件下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的多专业BIM协同工作流程和设计方法,研发了综合勘察设计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与处理、多专业数据流贯通、工程CAD/CAE与效益评估一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项目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红石岩堰塞湖永久整治工程可研、印尼Kluet1水电站预可研(MOU)、泰王国克拉运河工程初步规划,并已在水资源普查、水利水电工程、新能源、交通、市政、水环境等领域20多个国内外基础设施工程推广应用,节约工程投资约14570万元。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形成了2项企业技术标准。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基础设施工程乏信息综合勘察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