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2.05
浏览次数: 1267
2018年2月2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郑州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郑州轻工业学院完成的“基于磁极分段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磁阻力优化技术”、“HVDC附加自抗扰阻尼控制器设计”和“HVDC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快速识别及故障定位研究”三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原工学院教授肖俊明,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郝申军,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研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红旗,河南工学院教授戚新波,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教授崔光照,郑州大学教授刘艳红,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教授刘楠嶓等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基于磁极分段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磁阻力优化技术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磁阻力引起推力波动问题,对基于磁极分段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磁阻力优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磁极分段改进的电机结构模型,采用在纵向和横向方向对磁极分段的方式减小齿槽力,无需精确计算各个磁极的位置信息,简化了复杂三维场计算,降低磁极加工工艺;提出了解析法和有限元参数化相结合的端齿宽度优化方法,减小了电机磁阻力,提高了优化计算效率;通过在电枢端部特定位置添加辅助极铁心补偿端部力,方便已成型的电机优化设计及安装。HVDC附加自抗扰阻尼控制器设计根据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阻尼区域间振荡的需求,对高压直流附加阻尼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最优阻尼控制点选取方面,设置控制敏感因子,采用模态辨识技术,并基于控制敏感因子的最大值选择最佳控制点,从而实现最小控制代价比,节约了控制成本;根据控制系统模型辨识与降阶,采用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技术参数估计方法和汉克尔奇异值理论,设计了低阶被控系统模型,优化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针对HVDC阻尼控制抑制互联系统振荡现象,设计了一种自抗扰附加阻尼控制器,提高了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项目在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自抗扰附加阻尼控制方法研究方面有创新。HVDC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快速识别及故障定位研究根据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的需求,对高压直流区内外故障快速识别及故障定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了一种HVDC输电线路故障区内外故障的快速判别方法,能够减小故障过渡电阻对故障判别的影响,缩短了故障判别时间;采用动态排列熵比指标作为保护的启动程序,能避免故障判别程序的拒动和误动作,提高了故障保护的可靠性;基于同心松弛振荡原理,以整流站和逆变站两侧瞬时能量比实现故障定位,克服了行波故障定位的固有缺陷,降低了保护投入成本;项目在利用频谱相似性原理的区内外故障判别和基于瞬时能量比的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研究方面有创新。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基于磁极分段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磁阻力优化技术”、“HVDC附加自抗扰阻尼控制器设计”、“HVDC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快速识别及故障定位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