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评价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可追溯、可查询”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2.08

浏览次数: 962

高震区装配式离心柱设计&高震区大高宽比多筒超高层建筑 anli.jpg

  2018年2月5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武汉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建阿尔及利亚公司共同完成的“高震区装配式离心柱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高震区大高宽比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关键技术”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袁内镇,中南建筑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周德良,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平,武汉市建筑工程质监站教授级高工郑祥斌,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爱勋等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高震区装配式离心柱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依托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项目,开创了在高震区采用装配式结构的先河,形成了离心柱、柱帽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创新点如下:在高震区创新采用预应力离心混凝土八角柱作为结构柱,该结构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的特点,有利于抵抗地震力作用;柱间连接节点使用插隼连接,保证节点刚性;机电线路和装饰埋件综合设计在柱内,节省空间;柱帽之间采取钢结构连接,加强了屋盖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预制室外柱帽,其高耐久性和耐火性能能满足海洋气候的要求;采用独特的装配式误差消除技术,利用A/B分类的办法,消除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累积误差,有效保证了安装精度;形成了工厂工业化生产、运输、现场拼装等系统工法;成果进行了大量深化设计计算,有充足的设计依据和计算模型作为成果基础;该成果在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应用,形成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系列科技成果,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受理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工法1项,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震区装配式大直径离心混凝土八角柱、超大异型混凝土柱帽及其连接件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震区大高宽比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关键技术依托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项目,形成了高震区大高宽比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有如下创新点:针对多筒小平面尺寸超高层爬模设计与同步施工,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解决了狭小空间内钢筋及模板施工的难题,解决了爬锥与钢结构、空洞、装饰埋件冲突等问题,保证了结构的顺利施工;基于阿尔及利亚当地特殊地域条件,在满足欧洲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将当地材料与国内材料结合使用,满足了混凝土“高强度、低粘性、大流态”可长距离泵送的性能,保证了混凝土的顺利施工;自主设计了一种用于超高层柔性钢柱施工的调节梁,进行柔性钢柱垂直度的校正,确保钢柱垂直度满足精度要求;形成了一套基于欧标EN1538的壁式桩深化设计、施工技术;成果在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项目宣礼塔成功应用,形成了2项省部级工法,受理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高震区装配式离心柱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高震区大高宽比多筒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关键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