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评价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可追溯、可查询”

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5.20

浏览次数: 767

西安交大.jpg

  2020年5月18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成都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复杂环境下适应型天线与可重构滤波调控技术及产业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郭正兴,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院长李少波,清华大学教授唐晓强,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张胜林,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曹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杨德华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系统研究了复杂环境下适应型天线与可重构滤波调控技术,揭示了复杂环境下天线对电波覆盖特性的影响规律,突破了天线调控、干扰抑制可重构滤波调控两个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的主要创新点如下:提出了基于空间谐波叠加和能量循环馈电网络的漏波天线波束赋形新方法,突破了高辐射效率漏波天线纵向尺寸难以缩减的限制,解决了漏泄电缆天线、漏泄波导天线和电磁偶极子天线的极化调控和波束赋形难题;提出了可调带通滤波器电耦合系数补偿网络和多模谐振器单腔双通带独立可调的滤波器结构,发明了具有电、磁独立耦合区域的双耦合可调谐振器耦合结构,构建了常带宽高阶交叉耦合可重构滤波器,解决了双频覆盖及小型化问题;在L波段首次实现-30dB/-3dB带宽矩形系数小于2的平面微带结构可调滤波器,研制的跳频滤波器在30MHz~90MHz调谐范围内,其相对带宽变化不大于0.1%,优于美国POLE/ZERO公司同类产品(MINI-POLE Series30-90-4);提出了最优阶数的变抽头长度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发明了基于LMS自适应滤波算法的信道自适应均衡器,提出了一种低延时、大宽带、抗干扰自适应信道跳频通信方法,图像传输在3Mbps速率下延时小于120ms,实现了复杂电磁环境中图像可靠回传。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移动通信、抗干扰通信等领域,显著提升了相关装备系统在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产品已经在国内外60余家单位中应用。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制定企业标准3个,在IEEE Trans. AP/MTT、电子学报等期刊发表SCI/EI期刊论文101篇,其中SCI论文82篇、ESI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项目技术难度大、成果具有原创性。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常带宽高阶交叉耦合可重构滤波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复杂环境下适应型天线与可重构滤波调控技术及产业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1号万柳亿城中心C座裙楼3A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