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服务

一站式全链条科技服务

麒巨EC生态肥料

  • 行业分类:化学化工
  • 融资阶段:A轮
  • 融资额度:大于1000万
  • 项目日期:2017-11-14
  • 推广日期:2017-11-14 ~ 2017-11-13
  • 单位类型:其它
  • 所属地区:重庆市 其他
  • 融资状态: 已成功
约谈
分享:

公司简介

重庆麒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公司致力于植物土壤生态环境系统研究,有十五年的研究经验。以“土肥水植”共生关系为研究重点,为人畜提供天然环保安全的植物营养为目的。麒巨生物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追求地球生态文明的理想、独创的科学理论及技术、优秀的跨领域科研团队。


路演简介

一、关于麒巨EC产品

1、麒巨EC植物调理剂:

产品通用名(按国家规定):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肥料正式登记证(登记证号:农肥准字1703号),能生产销售;

使用范围:经济、大田类作物及所有农、林、牧作物;

该产品是农户增产增质增收和改土的成熟产品,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注入,添置部分设备重新完善生产线和流动资金,即可生产销售。该产品推广营销不影响目标市场(青花椒、烟叶等)传统肥料关联企业的利益,易打开市场,可以较快的回笼资金。

2、麒巨EC动能根肥:

该产品是公司研发的生物肥料产品,经过试验,具有优异的生物学效应,其固氮效果超出目前市场上最好的生物菌肥1倍以上。如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即可完成该产品的相关研发试验及办证手续,取得登记资格。该产品投入市场,可以在改良土壤和农民增产增收上发挥重大的作用,并能在生物肥料市场上取得巨大的优势。

*  说明:因投资方资金中断,产品生产和研发均已停滞,现在需引进足够的资金完善生产线,生产EC植物调理剂产品,同时建立实验室,完善EC动能根肥产品认证工作,让公司发展起来。

二、 市场分析:

1、市场态势

未来十年内,中国以化肥为主导的“化肥农业”将被以有机无机生物肥料融

合使用的“持续发展农业”逐步取代;

2014年中国肥料市场规模10000万吨;生物肥料市场规模近达1000万吨。

2、肥料的难题

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对有限耕地增加食物需求的压力,化肥大规模使用,虽然缓解了粮食危机,但是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难题。而中国是世界之最。

当今化肥“增量难增产、减量即减产”的“递减规律”主宰着中国农业,明知有害,不得不用,为保产量肥料成本不断上升,土壤不断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种探索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是科技水准欠缺制约了中国困境解套,多种探索成效不大:

“休耕轮种”:我国耕地有限,不适用;

“返有机质回土壤”:桔杆等有机质不足以恢复土壤肥,且因农村劳力不足难以大面积实现;

“有机肥料”:因用量大、费劳力、肥效缓、成本高,难以大规模使用;

“微生物肥料”:能适度改良土壤,但肥效不够,单独使用不能保证产量;

“混合肥料”:可以减缓土壤恶化,但是改良土壤的效果不明显。

3、解决方案

推广使用麒巨EC植物调理剂和EC动能根肥,见项目核心竞争力分析:


麒巨EC项目核心竞争力分析

序号

类别

具体内容

1

项目背景

1.土地贫瘠化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2.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

技术解决方案

1.改良土壤;

2.无机变有机;

3.作物增产增质,农民增收;

4.降低有机食品作物肥料使用成本。

3

技术特征

1.植物、肥料、土壤共生循环技术

2.兼具生物肥料的活性、有机肥的长效性、化肥的速效性;
3.改善土壤,对土壤“予取予求”转变为“予取予馈”,当年高效、常年长效。

4

总体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1.其固氮水平可以超过目前世界水平一倍以上;
2.其固氮能力领先行业水平10年以上;
3.比较对象:世界先进的Rizobacter  Argentina S.A.“利索”大豆根瘤菌剂和国内哈工大华龙公司“奥龙奇康”根瘤菌及所有固氮生物肥料公司的产品等。

5

已持有专利和行业生产许可证

1.发明专利证书  证书号:第275312号 一种烤烟型烟草微肥;
2.发明专利证书  证书号:第606846号 一种家蚕增丝添食剂;                          

3.麒巨科技商标登记证号:第5324002号;

4.肥料正式登记证  登记证号:农肥准字1703号。

6

技术成熟程度

1.已在彭水进行过868亩烟叶大田示范试验和在新疆南北疆6个师10个场团进行过棉花、蕃茄大田推广示范试验,均增产增质增收,效果显著、稳定。
2.适应所有经济类作物及大田作物,功能稳定、安全有效。

7

已推广应用及取得的效益情况

1.推广应用情况:在渝、云、鄂烟叶大田及大规模示范种植,在新疆、山东棉花大面积推广示范种植及其它作物示范种植;  

2.效益情况:农户成本24~30元/亩,棉花增收108~315元/亩,蕃茄增收206~378元/亩,烟叶增收7~32倍,青花椒增51.28%;  
3.详见附件:《示范试验报告》。

8

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意义

1.  社会效应: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农村土地面源污染,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2.  行业科技进步意义: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恢复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解决了有机农业的发展的最大瓶颈(成本高昂)。

9

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

1.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加大,对耕地质量日益重视:

.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支持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在60个县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

.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从2014年起,“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改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民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2015年,在东北四省区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工作。

.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

.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对采用化肥农药减施、农药残留降解等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农户进行补贴,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经营政策——在产业项目方面,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制造、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项目。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支持耕地整理、农田水利、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建设。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6亿元,加大对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每亩建设投资不低于1500元,其中中央定额补助1200元。 协调加大对示范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示范区健全农业融资服务体系,力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今年对示范区建设的贷款余额不低于300亿元。
2.  EC调理剂是通过科技带动农民致富,兼容提高其它肥料效应,不触及肥料企业利益,推广不存在阻力;

3.大规模推广可改善改善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麒巨同时可获得规模效益。

10

存在的问题

1.资金链断裂,项目的生产和市场推广难以为继;
2.麒巨EC动能根肥产品(优异的固氮能力等土壤肥效,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资金中断,后续的产业化工艺认定和肥料登记处于停滞状态。

三、竞争分析:

1、市场业态

现我国肥料市场是完全开放的市场,化肥仍占大半壁江山,新型肥料发展迅猛,每年以15%的速度发展,现已达年产3500万吨,以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山东农大等为代表的60多家科研单位与企业参与了新型肥料技术的研究。但大多数是以化肥为基础的转型新型肥料(全国60%以上的化肥厂都在推出新型肥料),对解决恢复土壤生态环境及肥力作用不大。  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以生物肥料为发展方向,几乎达到肥料总用量的50%,而我国仅占10%。生物肥料是我国未来肥料发展的主要方向,而非现在多数“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向。麒巨EC生态肥料,其独特有技术优势能在生物肥料市场上异军突起。

2、进入三类市场和国家项目:

(1)、经济作物市场:烟叶、棉花、花椒、大豆、桑蚕、咖啡、蔬果等。

(2)、生物肥料市场:EC解决了一般微生物肥料生产运输使用的娇弱性、外源微生物水土不服及肥效不高等弱点,以自身优越性能,能充分进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物肥料市场。

(3)、传统肥料市场:EC能兼容提高传统肥料(包括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使作物优质增产,兼容至和合至替代,而非对抗,利于进入传统肥料市场。

(4)、随着国家对改善耕地质越来越重视, EC对国家“耕地保育”、“沃土工程”以及“2020年化肥零增长”等项目的推广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关键标签:

您可能感兴趣的需求

服务申请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内容: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