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噪声和时间延迟协同诱导复杂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转变和非平衡相变”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5.26

浏览次数: 967

噪声和时间延迟协同诱导复杂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转变和非平衡相变 anli.jpg

  2022年5月1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由昆明理工大学和玉溪师范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噪声和时间延迟协同诱导复杂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转变和非平衡相变”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科技厅项目等课题的资助下,对噪声、延迟和非线性“协同性”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多年研究,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揭示了噪声和时间延迟的协同作用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考虑生态系统(如植被、湖泊和昆虫等)中随机延迟效应,发现时间延迟能增强噪声诱导生态系统的植被、湖泊贫营养化、昆虫繁荣爆发态的稳定性。

  2、构建了噪声和时间延迟协同的多稳生态模型,阐明了噪声和时间延迟的协同诱导多稳生态系统的稳态转变,提出了噪声和时间延迟协同改变复杂系统(如植被、湖泊和昆虫等)动力学的观点。

  3、构建了噪声和时间延迟的双分子-单分子表面催化反应模型,发现了噪声和时间延迟协同可以同时诱导一级和二级相变,揭示了双分子-单分子表面催化反应模型中一级和二级动力学相变。

  在《Ecological Modelling》、《J. Stat. Mech.》和《Eur. Phys. J. B》等发表SCI论文27篇,出版专著1部,其中20 篇核心论文被SCI期刊引用569次(他引404次),8篇代表性论文被SCI他引322次。项目相关成果得到了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重点评述并被收入Springer出版的2部专著。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张 力 云南大学教授

  李 焱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

  唐年胜 云南大学院长、教授

  费 宇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

  陈晓松 北京师范大学院长、教授

  梅冬成 云南大学教授

  杨 海 昆明学院院长、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