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肿瘤骨转移机制及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4.16
浏览次数: 1219
2019年4月16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等单位完成的“肿瘤骨转移机制及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围绕肿瘤骨转移病因诊断和治疗等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建了骨转移癌一系列的机制与诊疗技术及技术体系。主要创新点如下:
1、创建了PVPI治疗脊柱转移癌的新技术,提出了椎体后缘缺损影像学分型,采用PVPI和3D可视化重建技术治疗骨转移患者,对脊柱转移癌的1200余例的临床比较研究显示PVPI效果明显优于脊柱开放手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对600余例骨盆转移癌、四肢骨转移癌的3D可视化个体化综合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系列技术在国内外3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首次解析氟伐他汀(Flu)通过调控p53/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抗肿瘤骨转移的关键机制,建立他汀类药物通过诱导自噬影响肿瘤转移的工作模式图,为临床规范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建立miRNAs、circRNAs、lncRNAs互作调控骨转移癌分析平台,筛选肿瘤转移预后相关分子靶标,阐明circRNAs参与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骨转移癌诊断和预后的意义。
三、该项目获授权国家专利10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1项国际专利已获PCT认证。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Lancet等子刊上发表论文10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4篇,累计影响因子192,总引用频次681次。主要学术观点被包括Nature在内的国际顶级杂志和美国、英国等同行专家进行了专门评述,并被欧美国家指南采纳。主编专著6部。培养中组部“青年千人”、国家“优青”、科技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71人次。培训全国各级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已获国际MASCC2011年度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 奖(欧洲)1项,云南省青年科技奖2项。
综上所述,该项目部分关键技术属国际首创,经临床应用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为骨转移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及重大的社会意义。项目整体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内容属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一致通过该项目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张兴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
李利华 昆明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
陆 地 昆明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兼转化医学中心主任、教授
舒 钧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
熊 鹰 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医师
代解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家平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