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7.12.11
浏览次数: 1404
2017年12月9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生物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中国农业大学院长段留生,中国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张友军,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周雪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丽丽,云南师范大学教授龚明,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研究员丁元明等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阐明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组成及病害灾变规律,构建了根肿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揭示了枯草芽孢杆菌XF-1和抗生素溶杆菌的防根肿病机制,明确了生防菌能很快恢复土壤微生物平衡;完成了枯草芽孢杆菌XF-1基因组序列分析,鉴定了XF-1菌株的抗菌活性物质;根据PBT1基因的序列,建立了根肿病生防菌株的分子标记;研制出100亿 CFU/g枯草芽孢杆菌XF-1可湿性粉剂、防根肿病功能漂浮基质和丸粒化的生防种衣剂,获得农业部生物农药登记证和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证书。项目成果利用国外抗源,采用萝卜胞质不育和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技术,育成了抗根肿病的雄性不育系,结合小孢子培养技术明显加快了育种进程。育成抗(耐)病的地方审/鉴(备案)的白菜品种7个,甘蓝品种6个,国审/鉴品种3个,分别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等地的不同生态区及小种分布区。构建了基于抗病品种、早期健苗、生防制剂为核心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控技术体系。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4件,制定地方技术规程5项和科普宣传片1部,发表学术论文 72 篇,其中SCI 收录的论文16 篇。近3年在国内主要疫区累计推广480余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生物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