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评价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可追溯、可查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25

浏览次数: 1482

北航新能源.jpg

  2020年6月24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及核心软硬件开发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殷承良,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院长、教授何洪文,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田光宇,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教授张欣,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书利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突破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高压安全、高可靠性、低能耗三大难题,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及核心软硬件系统,实现产业化。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研究了电子电气架构多维安全技术,提出了基于功能安全的电子电气架构全工况高压安全开发方法,首创自适应绝缘检测技术,发明了三重高压主动放电失效保护技术和并联式高压环路二级互锁检测技术,系统绝缘故障检测时间≤5s,最高功能安全等级达到ASIL D;研究了电子电气架构全生命周期可靠性技术,揭示了电子电气架构关键部件失效机理,建立了基于全生命周期数据的电子电气架构在线孪生模型,实现车辆健康状态预测,发明了基于靶向工况模拟的分舱屏蔽电磁抗扰技术和变截面射流冲击的三明治式散热结构,提高了复杂电热磁环境下的系统可靠性;研究了电子电气架构节能技术,建立了基于用户场景在线辨识优化模型,通过全车多域信息融合处理,自主研发出基于场景驱动的电子电气架构多层分级节能降耗技术,解决了电控功能不断增加带来的功耗激增问题;提出了高集成度的电气一体化拓扑新结构,研制了集成式高低压驱动控制系统,功率密度达4.95 kW/L,构建了多控制器集成化软件平台,提出基于变型管理和约束优化的多维动态决策矩阵,发明了功能聚簇和分层集成的架构设计方法,搭建了“4个功能域控制器+1个中央网关”的电子电气架构,构建了跨平台模块化电子电气架构,模块化率达83%。项目应用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奇瑞、长安、一汽、厦门金龙和东南等车企的12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到欧、美、日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授权发明专利53项,软著22项,发表论文56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2项。项目研制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及核心软硬件系统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整车电子电气架构高压安全和节能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及核心软硬件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