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南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耐药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5.10
浏览次数: 933
2021年5月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和昆明理工大学完成的“云南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耐药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依托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支持,历时11年,紧紧围绕我省艾滋病长期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导致治疗效果差、治疗失败、甚至死亡,以及患者体内HIV病毒基因的突变、基因型重组演变、耐药发生规律及耐药基因监测检测体系的构建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创新点:
1、率先构建了“省-州-县-乡”四级一体化抗病毒治疗体系,建设了艾滋病HAART疗法耐药评价指标、耐药检测技术规范和耐药病例变更治疗方案;研究了云南省艾滋病毒耐药突变基因特征与历史变化规律,发现CRF01_AE较CRF07_BC、CRF08_BC更易产生耐药突变;使全省艾滋病治疗率达92.0%,治疗有效率达96%,病死率降至1.3%,为云南省实现“艾滋病治疗有效率90%”做出了贡献。
2、建立了60多万份HIV/AIDS血液样本库(血浆、血细胞),在艾滋病治疗与样本库建设方面,起到全国示范作用;配套开发了样本库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的管理。
3、在国内较早建立HIV-1耐药监测体系,使得云南耐药发生率长期控制在≤2.5%的较低水平;建立改良的HIV-1耐药位点检测技术(引入整合酶耐药基因检测技术和NGS耐药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和检出率明显高于In-house方法;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25444份,检测数量居全国之首。
4、建立了HIV-1耐药毒株基因亚型(重组型)检测分析技术体系,阐明耐药HIV-1在云南不同地区的基因亚型(重组型)差异性分布特点和云南省HIV-1耐药毒株基因亚型演变规律,为艾滋病药物治疗提供了必要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建立了高效的HIV-1全长基因序列测定技术体系,阐明云南省独特重组型(URF)频繁发生、组成复杂、快速变化的特点,发现并命名CRF78_cpx、CRF86_BC、CRF96_cpx、CRF100_01C、CRF101_01B、CRF110_BC六个新型HIV-1重组型,占目前中国全部命名HIV-1重组型的27.3%。
三、该项目经过11年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使全省耐药发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有效降低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项目成果应用覆盖全省,为云南省从“艾滋病危害重灾区”变为“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做出重要贡献,并已推广到全国11个省份40多个地级市。
项目发表论文75篇,其中SCI 论文13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培养博士1名、硕士20余名,30余人晋升高级职称;举办国家级、省级专业培训班20余期,培训省内外艾滋病专业技术骨干500多名;专业团队获批云南省感染性疾病(艾滋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云南省传染病医学临床中心。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杨鸿生 云南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教授
秦 穆 云南省科技厅研究员
褚嘉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肖春杰 云南大学院长、教授
郑永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荣平 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宝福凯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许传志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肖义泽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